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航拍】淄川龙泉古窑风貌

2016-06-11 蒲翁乡邑 淄川文化旅游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d0305vxkjf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资料记载,明清时期,龙泉镇就是工业重镇,形成了煤炭、陶瓷两大产业。当地靠挖煤致富的张平三,为了方便煤炭、陶瓷外运,出资修建了长达30多公里的青石板路,俗称玉石街。

 “金圈子,银台头。玉石街,铺龙口。天齐庙,万丈高。北庄桥,桥上桥。桥上流水,桥下行人……”这首流传于淄川一带的歌谣,生动地描绘了旧时玉石街的繁荣景象。玉石街是什么年间铺的,已没有人能说的清楚。记者查阅淄川区区志,由于多次修编,新版本的区志中已看不到关于玉石街的记录。而玉石街的建设者,当地的老人众口一词都说是一个叫张平三的人。  

张平三是淄川昆仑镇人,在西河镇挖煤井,后来破产,老婆也不跟他了。走投无路的张平三跳井自杀,幸亏被人发现救了上来。后来,张又找了个瞎眼老婆,这个瞎眼老婆资助他,帮他重新开始挖煤井。传说张平三发迹于一口黑狗井。一只黑狗掉进了井里,急的四爪刨地,张平三下去救黑狗,救黑狗同时竟然刨出了煤,于是,张平三开始在这口井里挖煤。后来,这口井被人称为黑狗井。  

张平三一共挖了13口煤井,也有人说是72口。总之张平三靠煤井发了大财。为了便于煤炭外运,张平三出资修路,用青石板从博山的良庄坞一直铺到淄川,共60多里,人称玉石街。淄川不仅有煤矿,还有不少窑厂。这条路修好后,大大方便了煤炭、陶瓷等产品的外运。  

龙口城号称“小苏州” 早年渭头河有个窑厂,把窑厂的大瓮(缸)运到淄川,要靠人力用木轱辘车推,他年轻时就靠推大瓮(缸)谋生。有一次,他们突发奇想,要数数从渭头河到淄川一共有多少块青石。几个人各数一段,数一遍不准,再数一遍。前后数了一年,才得出个准确数:一共37870块!据说,玉石街一米就花10块大洋(此为按民国时货币计算)。

旧时玉石街曾非常繁华。龙口村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,当年龙口城(即现在龙口村)是仅次于淄川城重要城镇,号称“小苏州”。龙口城有6个城门,每个城门上都有炮台。城内玉石街两侧5家饭馆,4座酒店,2处油坊,另外小店铺鳞次栉比。街上人来人往,热闹非常。每逢农历的4、9是大集,直到上世纪70年代大集才逐渐消失。  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沿街村民盖房时,就偷偷从玉石街上起石头,一来二去,玉石街遭到严重破坏。现在的玉石街已残缺不全,仅龙口村的龙一、龙二、龙三保存的比较完整,龙四、台头、渭一等村保存了一部分,据老人们讲,现在长大约还有2500米。 打眼看去,玉石街是一条老城的老街,透着古老特有的沉韵,听说当年这里很繁华后,又顿感时光留给我们的沧桑。


2012年3月,在对原淄川陶瓷厂旧厂房进行清理时,发现了古陶瓷制作工艺中使用的三台碾料用的地碾、泥浆池、晾泥池、沉淀池、水井及大量陶瓷碎片,加上现存的的3座明清时期的馒头窑,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。


2013年,渭一村古窑址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文化遗产项目,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也亲临现场,对地表和窑内残存的瓦片年代进行了鉴定。


本文转自“蒲翁乡邑”微信平台!






微信ID:zcwhly
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